第(2/3)页 顺着周成指着的方向开去,赫然是李言骑着马直奔中军的方向,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淡定,也不知道他这是准备来干什么。 “鬼知道,说不定是去找元帅麻烦了?谁让元帅造老大的谣呢。” 葛大海耸了耸肩,半开玩笑的说着。 事实上,李言这忽然跑来中军,自然是有正事的。 在刚刚葛大海离开后,李言觉得这么行军太过无聊,并且效率及其低下。 思考了一番后,李言决定找李靖好好商量一番,他准备提前带领玄甲铁骑进发,不按照原定路线走稽落山,改成自漠南入浚稽山,强过山脉天险,出了山脉便入薛延陀腹地。 换句话说,李言这是准备把玄甲铁骑给当成后世的特战单位来使用,从敌人内部腹地发动攻击,可执行斩首,亦可内外夹击,迅速与大军会合打通行军要道。 来到中军,见到李靖过后,李言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浚稽山?你确定?” 李靖听到李言计划的瞬间就皱起了眉头。 实话说,李靖用兵,虽然多有奇招,但那都是有把握的情况。 像李言这种带着一千五百骑兵,走天险山脉入薛延陀腹地的方式,李靖压根儿就没思考过。 现在,李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析出了李言这条路线的利弊之处。 此路线之利,自然在于一个“奇”字,浚稽山地势起伏,且多有陡峭之处,其中更是鲜有平缓道路。 正因如此,就是打死夷男可汗,他也不会想到会有唐军从浚稽山脉里钻出来,更何况钻出来的还是一千五百重甲骑兵。 占了这个“奇”字,李言在出了浚稽山脉之后的选择就会多上很多,不论是斩首还是里应外合皆可。 当然,至于此条路线的弊端就更明显了。 浚稽山脉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天险,就算是步卒走浚稽山脉都会寸步难行,更遑论是重甲骑兵。 入浚稽山脉简单,但是想要完整的走出来,那可就难了。 最后,就算李言有天大的本事,真能带着一千五百玄甲铁骑渡过浚稽山脉,到时候与大军联系又是个难题。 这个时代可没有靠谱的远程通讯手段,一切信息的传达全靠传信骑兵。 像飞鸽传书什么的,完全就是不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李言率领的一千五百玄甲铁骑在跨入浚稽山脉的那一刻,便成为了孤军,他们将失去一切补给与支援。 总结来说,此举的风险实在太大,并且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若是换成旁人向李靖提出这个方案,李靖是考虑都不会考虑,直接两巴掌招呼上去都有可能。 一般来说,敢于提出这种方案的人,脑子都不大正常,最起码是没读过兵书,没实际走过山脉天险。 但是,问题就在于提出这个方案的人是李言,是这个武力值逆天,且创造过多次奇迹的男人。 考虑在李言的面子上,李靖才会赋予这个方案那么一成的成功率。 “我自然是有把握的。” 李言的心理活动就没李靖那么多戏了,他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思维,即减少大军的损失。 只要他带领着玄甲铁骑在薛延陀的腹地扎刀子,到处搞事,那么薛延陀就很难调集兵力防守大唐的主力,更何况李靖安排的行军路线本就算得上一个奇招。 届时薛延陀只会更加措不及防,大军的损失必然会降到最低点。 “可是……” 李靖明显是有着犹豫,他想的是万一李言带领着玄甲铁骑折损在了浚稽山脉,那么这一次北伐薛延陀可就难了。 当然,李靖也知道,李言出事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他担忧的还是其它的玄甲铁骑能否入李言自己一般,平安度过浚稽山脉。 “我有把握带人三天内穿过浚稽山脉,接着若是运气够好,说不定等大军绕过稽落山的时候,我就已经活擒了夷男可汗,在那等着了。” 李言的话终究还是动摇了李靖的想法。 当初李言一个人追着几万大军砍的画面至今还在李靖的脑海里闪烁着。 李靖相信,就算李言率领的玄甲铁骑在浚稽山脉中折损了大半,但只要李言这么个大宝贝走出了浚稽山脉,他一个人就能纵横薛延陀。 若非大唐不清楚薛延陀王帐的位置,李靖甚至觉得李言一个人就能杀到薛延陀,把夷男可汗的脑袋活生生扯下来当马球盘。 “可是你的伤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