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这个简朴的收纳箱中已经躺了不少圣旨了,对于这些圣旨,李言可谓是嫌弃又嫌弃,只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收敛一些,以至于爵位涨的如此之快。 随便吐槽了一会儿之后,李言便整理了自己的衣裳,准备出门,照例前往天工院指导那三十名工匠制作蒸汽机。 在前往天工院的路上,长安西市中一群衣着与唐人格格不入的异域之人引起了李言的注意。 他们皆是从丝绸之路抵达大唐的西域诸国商人,他们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前往长安做上一番交易。 他们的背后往往都是规模不小的商队,每次出行,少说有数以万贯级别的账目流水。 “怎么把外贸给忘了,若是让那些纺织坊与西域商人交接,想必还能刺激一番大唐的经济,到时候说不定任务进度就要涨到百分之三十。” 李言自言自语的念叨着。 他先前对于大唐经济发展确实走进了一定的误区。 按照李言原本的计划,大唐的工业发展速度会始终走在经济发展之前。 这完全是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强行带动经济增长,而非两者相辅相成。 导致了这一情况最直接的因素,便是大唐内部财富的恒定。 钱是不会凭空变出来的! 大唐的经济之所以会在短期内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李言提供的先进机器生产技术,加快了财富的流通,这才呈现出了经济短期繁荣的局面。 接下来,若是李言不给大唐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时间,再度抛出更多的工业产物,那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增长难以支持工业发展的局面。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大唐想要发展的更好,那就得扩大市场,扩大经济基本盘。 让整个西域的财富朝着大唐汇聚,以天下的财富供养大唐的工业发展。 这也是原本历史潮流中,西方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走过的经济掠夺道路。 “见一见那群商队的人。” 李言暂时停下了去往天工院的脚步,转而走向了那群西域商人。 “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吗?” 李言刚走到一名西域商人的摊位前,这名商人便操着一口流利的汉家语言与李言进行了沟通。 “我是天工坊的话事人,万年县县公李言,我想见你们大商,有一笔交易可谈。” 李言可没什么客套,直接开门见山说出了来意。 “天工坊?万年县县公?李言??!” 听到李言的话,这名西域商人明显是楞了一下,但当听到李言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表情明显就变了。 原来,李言的名声已经不只是在草原上传播,李言这两个字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更远的地方。 甚至在某些崇尚个人武力的国度,大唐李言的名头要比大唐皇帝李世民更加响亮。 “请稍等,我这就去告知大商!” 这名西域商人的语气中不知不觉的就出现了一丝敬佩与畏惧,他连自己摆下的这个小摊位都暂且顾不上,扭头就朝着商队马车的停放处跑了过去。 几分钟后,这名商人领着一个李言感觉有些熟悉的人回到了此地。 “李司使,我们好久未见,如今再见,您果然还是气度不凡!” 来人一见到李言,就开始了拍马屁,当李言听到此人对自己的称呼后,也总算是想起了此人的身份。 这是西域商人阿尔明,当初开放丰州-突厥商路后,第一个带着牛羊回到丰州的商队之主! 在李言的印象中,阿尔明的商队应该是一个货物规模只有数千贯,最多不超过一万贯的中小型商队,没想到这大半年没见,他的商队已经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按照附近货物、人手、马车的数量来看,这显然是一个规模达到了八万贯以上级别的大型商队。 “阿尔明大商,许久未见。” 想到阿尔明去年多送了丰州不少牛羊,李言对他的态度倒是非常客气。 阿尔明见李言一言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当即就有些欣喜。 “李司使……不,李县公,你可是又有什么商品要交易?” 阿尔明的眼睛似乎是在发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