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是这九人的悍不畏死,才拖住了薛延陀大军的攻城,这才等来了李言。 换句话说,张大柱等九人本就有大功,现在葛大海三人再度在战报中刷了波存在感,直接使得李世民回忆起了完整的九人名单。 李世民拿起笔便开始了书写,现在他写的正是封赏名单的草稿。 大战过后必有重赏,这重赏的决议便是来源于李世民一遍一遍修改、增添的名单。 “大军明日便要凯旋归来,王德,吩咐下去,让长安所有百姓都知道这则消息。” 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美好,这一次可是大唐今年的第二场大捷。 有了这两场大捷兜底,想必天下百姓很快就要忘记当初的渭水之耻与玄武门事变了。 李世民的洗白大计进度条毫无疑问的再度暴涨一截,开心是必然的。 一日后的清晨,整个长安都是热热闹闹的。 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军凯旋的消息,百姓自发的夹道欢迎,等待着大军的抵达。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以李靖为首的军队从城门缓缓进入城中。 李靖、程咬金、尉迟恭在最前方,后面紧随的便是李世民的玄甲铁骑,最后才是大军入城, 大军并不会全部停留在长安城中,出来玄甲卫这支本就驻扎在皇城之内的军队外,大部分入城的将士后会在朱雀门前齐聚,等待李世民露面,进行一番仪式后重回城外大营。 对于这个过程,李言自然是不感冒的,只不管他在此战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表现,他提前就被安排在了朱雀广场上,等待封赏大典。 “大柱,你说咱这次的军功够不够封个将军?” “我们几个可能不够,但是你们三个肯定稳了,啧啧,活擒长乐王,这可是大功。” 张大柱和葛大海等人饶有兴致的互相打趣着。 他们对于百姓夹道相迎早就适应过了一次,当初他们来长安时就感受过这种氛围,如今再来第二次显然淡定了许多,没有激动的太过明显。 “看那边,老大在那!” 忽然,葛大海连拍张大柱的胳膊,他身为一个“老”斥候,观察力明锐,一眼就看到李言。 只见李言一脸生无可恋的站在侯君集旁边,处于武将阵营的第一梯队。 说实话,李言挺不喜欢这氛围的。 身为一个宅男,李言宁愿一个人待在府上肝“我的世界”,甚至就连在天工院都忙活都比在此地舒服。 更何况李言是完全不想要什么功劳,生怕什么时候皇帝脑子一轴就要“陷害功臣” “嘶……老大不愧是老大,站的位置那么好!” 张大柱仿佛看到了一生的偶像般,眼里直冒星星,他认得李言身旁的侯君集,自然知道李言站的地方具备如何档次。 “全军站定,行礼!” 当大军尽数站在了朱雀广场之后,凯旋仪式与封赏大典也就进入了流程。 想当初李言由于请辞成功,并未参与如此壮(繁)观(琐)的流程,未曾想这一次只是去救人,结果就没躲的过去。 “诸位将士……” 李言继续保持生无可恋的表情,看着李世民讲话。 有一说一,如今场地这么大,李世民的声音也就最前面的数百人能听清,后面的人估计只能听见刮风的声音,一个字都休想听到。 但几乎所有将士都是眼神炽热的看着李世民这个皇帝,似乎是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 李世民身为皇帝,口才自然是有水平的,配合着慷慨激昂的文案,倒是能感染最前面的数百将士。 最终,在数百将士的情绪带动下,全军的热情都被莫名其妙的点燃。 此情此景,像极了神棍在传教,李言表示幸亏自己上一次没有到场,否则他承受的便是双倍的痛苦。 忍住心中的无聊,李言等了足足半个时辰,在讲话、祭天等复杂的仪式过后,凯旋仪式总算结束,接着进入了封赏大典。 这封赏大典就没那么复杂了,各种决议及相关文案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李世民只需要往那一站,充当一下吉祥物,等着老太监王德一条条的读完便可。 “卫国公李靖……” “郑国公魏征……” “……尉迟恭……” 第(2/3)页